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位北京校长对内蒙古县城职业中学的3年改造

体育正文 225 0

一位北京校长对内蒙古县城职业中学的3年改造

一位北京校长对内蒙古县城职业中学的3年改造

中新网赤峰6月30日电 题(tí):一位(yīwèi)北京校长对内蒙古县城职业中学的3年改造 正值毕业季(jì),对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而言,又(yòu)是满满收获季。这一学年,学生技能大赛获奖近百人次,其中,获国家级奖项共4人,参与国际(guójì)赛事实现零的突破;高考升学率提升至99.4%。 学校坐落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(zhòngdiǎn)帮扶县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(bālínzuǒqí),是一所中职院校。回顾这3年发生的变化,正如白居易《种桃歌》描述的那样。“一年核生芽,二年长枝叶,三年(sānnián)桃有花。” “种桃人”是黎军,一位从(cóng)北京来的校长。 图为黎军(líjūn)。崔博群 摄 2022年,中组部(zhōngzǔbù)启动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工作(gōngzuò),作为(zuòwéi)首批向内蒙古派驻的校长之一,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校区主管黎军任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校长。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每年接收约(yuē)千名学生,大多来自(láizì)周边村镇。作为当地重要的职业教育基础培训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,学校的发展(fāzhǎn)却面临瓶颈(píngjǐng):学生迷茫不自信,老师也难在工作中获得职业自豪感。 那个暑假,黎军花了两个月调研(diàoyán),查摆问题,分析解决方法。 “这里有不少‘三困(sānkùn)学生’:学习困难,思想困惑,心理困苦。”黎军分析(fēnxī)说,孩子应试教育成绩不好,普通高中的教育方式(fāngshì)肯定不行。“我要帮助学校发现孩子的优势和技能,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。最(zuì)基本的是不能耽误也不能放弃孩子。” 2023年,黎军牵头重新修订了20年都没有(méiyǒu)变化的专业人培方案:调整“3+2”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(jìhuà),开足、开齐历史等基础课程(kèchéng);推动职业教育发展(fāzhǎn),开设特色烹饪、直播电商、无人机等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帮助的专业,增设专业核心课程25门。 “社会关注什么,家长关心什么,企业需要(xūyào)什么,学生想学什么?我们以此优化专业设置,更新(gēngxīn)专业课程内容。”谈及修订思路,黎军(líjūn)解释说。 相比普通高中,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(réncáipéiyǎng)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有更多自主性。因此,考评标准(biāozhǔn)也发生变化,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变成如今的全学期综合素质评价。学校还给学生们设置了“五个一”考核指标:在校(zàixiào)期间发展一项兴趣爱好,加入一个学生社团,参加一次竞赛竞技(jìngjì),参与一项志愿服务,展示一项个人特长(gèréntècháng)。 以往(yǐwǎng),各科的期末考试大都以小论文或考试形式开展。而如今,烹饪课的期末考试是(shì)(shì)做一盘菜,语文课的期末考试是上台做一个小演讲,英语课则是让学生们共同完成一场小演出…… “目的(de)就是让孩子参与到学习中,培养德育和行为习惯,同时保证学校(xuéxiào)良性循环(liángxìngxúnhuán)。”黎军解释说,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。“学习不好的,可能动手能力很强;性格内向(xìnggénèixiàng)的,可能在技能比赛中成绩很亮眼。” 剪纸、书法、版画、笤帚苗扎绑技艺等57门社团(shètuán)课(kè),是学校每日下午为(wèi)孩子们量身打造的“兴趣发现之旅”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碰到雕刻社团课,学生(xuéshēng)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打磨玉器。记者随机采访时,他们笑容灿烂,落落大方。 图为正在(zhèngzài)社团课上认真实践的师生。崔博群 摄 为提升学生对未来的信心,黎军还多次组织“走出去”,带领不同专业的孩子分赴北京、深圳、沈阳等地(dì)学习和实习,感受(gǎnshòu)就业环境,找寻未来目标。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(shuǐpíng),学校还与多地企业建立“到(dào)岗实习”“企业定制班”等机制。 这3年,通过帮扶教师传帮带、组织讲座(jiǎngzuò)和交流、提升竞赛能力等方式,“一支带不走(zǒu)的师资队伍”已逐渐形成。据统计(jùtǒngjì),教师的获奖每年达到90人次以上。 2023年,黎军被评选为赤峰市优秀校长(xiàozhǎng)。 “这3年(nián),我把自己之前积累的(de)、做得比较成功的工作,在这里复制和推广。”今年7月,黎军将结束在巴林左旗的校长时光,重回(zhònghuí)北京的工作岗位。“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洗礼。” “这是一项长期、艰巨的工作。”离别在即,黎军将3年陆续梳理出的经验与(yǔ)心得整理成册,共20余万字。“教育(jiàoyù)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至少十年、几代(jǐdài)校长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坚持。教育帮扶工作一定要顶层设计,当两地从上到下形成共识,效果会更好。”(完(wán))
一位北京校长对内蒙古县城职业中学的3年改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